立秋,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万物迎来丰收。此时,暑气渐消,凉意渐生,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,阴气开始增长,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变化。经过一个夏天的酷暑煎熬,人体津液消耗较大,脾胃功能多因暑湿侵袭而有所减弱,容易出现食欲不振、精神倦怠等 “秋乏” 症状。而中医认为,“秋气通于肺”,立秋后肺功能相对旺盛,若调理不当,易出现肺燥干咳、口干舌燥等问题。
在这样的季节转换节点,“入秋食甘,百病不沾” 的俗语蕴含着古老的养生智慧。中医理论中,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分别对应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,其中甘味入脾。甘味食物具有补益、和中、缓急的作用,能够滋养脾胃,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。立秋后重点食甘,一方面可以弥补夏季脾胃的消耗,帮助恢复脾胃元气,让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;另一方面,甘味食物大多具有祛湿功效,能缓解夏季残留体内的暑湿之气,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础。同时,甘味食物性质温和,可避免秋季干燥对身体的过度刺激,起到调和阴阳、平衡脏腑的作用。
常见的甘味食材丰富多样,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十分常见,比如:
谷物类:糯米、小米、玉米等,能健脾养胃,提供充足能量; 蔬菜类:山药、莲藕、冬瓜、胡萝卜等,兼具营养与祛湿、润燥功效; 水果类:无花果等,可润肺生津、清热解毒; 药材及杂粮类:薏米、莲子、百合、沙参、玉竹等,是滋补养生的佳品; 肉类:鸡肉、瘦肉、老鸭、猪蹄等,能补充蛋白质,搭配甘味食材炖煮后更易吸收。展开剩余89%立秋时节,正是借助这些甘味食材调理身体的好时机。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款以甘味食材为主的养生汤品,助力大家安然度秋。
1. 莲藕猪蹄汤莲藕猪蹄汤是一道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的汤品。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,可滋润皮肤、美容养颜;莲藕则有清热、解毒、健脾的功效。这道汤品不仅美味,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食材准备
猪蹄、粉藕、黄豆、红枣、葱姜、料酒、盐、白胡椒粉、葱花。
制作步骤
猪蹄洗净切块,焯水去腥(加葱姜料酒); 黄豆用温水提前泡两小时,粉藕切块; 猪蹄、姜片放入砂锅,倒入开水没过食材,加入黄豆、粉藕; 煮开后小火炖 2 小时,下入红枣,放入盐、白胡椒粉; 再炖 10 分钟,撒上葱花即可。2. 山药鸡汤煲山药鸡汤煲是一道经典的家常菜,山药有补脾益肺、养胃生津的功效,搭配鸡肉的鲜美,让人回味无穷。这道汤品不仅营养丰富,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。
食材准备
鸡肉、山药、红枣、香菇、枸杞、葱花、姜片。
制作步骤
鸡肉切块洗净,下锅焯水后清洗干净; 锅中放清水,放入鸡块、姜片、红枣、香菇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40 分钟; 鸡肉炖软烂后放山药、枸杞、盐,再炖十分钟; 出锅撒上葱花即可。一点也不油腻,山药软糯入口刚刚好,一到秋天就想喝点热乎乎的汤,连妈妈尝了一口都让我原地开店!
3. 冬瓜薏米排骨汤冬瓜薏米排骨汤是一道清爽可口的汤品,冬瓜有利尿消肿、清热解毒的作用,薏米则有健脾祛湿、养颜美容的功效。这道汤品不仅口感清爽,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食材准备
排骨、冬瓜、薏米、生姜、盐。
制作步骤
排骨加料酒、生姜焯水,捞出洗净; 排骨、薏米、生姜放入砂锅,加水煮 1 小时; 倒入冬瓜煮 15 分钟,加适量盐,搅拌均匀即可。4. 玉米胡萝卜排骨汤玉米胡萝卜排骨汤是一道色彩诱人、营养丰富的汤品。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有助于消化;胡萝卜则富含维生素 A,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。这道汤品不仅美味,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食材准备
排骨、玉米、胡萝卜、山药、红枣、葱姜、料酒、盐、枸杞、葱花。
制作步骤
排骨泡出血水洗净,凉水下锅放葱姜料酒焯水,撇去浮末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; 放入砂锅,放姜片、葱,加入胡萝卜、玉米、红枣; 放入山药,加足量开水盖盖炖 40 分钟; 加一勺盐,再炖 20 分钟,撒上枸杞、葱花即可。5. 无花果瘦肉汤无花果瘦肉汤是一道口感鲜美、营养丰富的汤品。无花果有润肺止咳、清热解毒的功效,搭配瘦肉的鲜美,让人回味无穷。这道汤品不仅美味,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食材准备
无花果、瘦肉、姜片、盐、葱花(根据图片内容推断常见搭配食材)。
制作步骤
瘦肉洗净切块,冷水下锅,加入姜片和少许料酒焯水,撇去浮沫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; 无花果洗净,对半切开(或整颗备用,根据个人习惯处理); 将处理好的瘦肉、无花果、姜片一同放入砂锅,加入足量开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.5-2 小时; 炖至食材软烂后,加入适量盐调味,搅拌均匀; 最后撒上少许葱花点缀,即可出锅享用。6. 沙参玉竹老鸭汤沙参玉竹老鸭汤是一道滋补养生的汤品,沙参有滋阴润燥、清热解毒的功效,玉竹则有补肺益肾、养阴润燥的作用。这道汤品不仅美味,还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。
食材准备
老鸭(建议选青头鸭)、沙参、玉竹、莲子、百合、姜片、料酒、盐。
制作步骤
鸭洗净,放料酒、姜片焯水; 莲子、百合、沙参、玉竹清洗干净; 所有食材放入锅中(有砂锅最好用砂锅),加入九分满的清水; 明火煮炖一个半小时(因为鸭子是寒性的,明火煮会比炖好); 出锅之前下一点毛毛盐即可,家里小孩子多的也可以不下盐。秋天特别容易口干,喝这个汤会很舒服,我们家都特别喜欢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试这些美味的 “甘味” 美食了呢?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虽然这些美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,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适量食用才是关键。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,甚至引发一些疾病。所以,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也要注意保持饮食平衡,做到合理搭配,才能真正做到 “百病不沾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